欢迎访问渭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今天是2019年 04月18日  16:54:53  星期四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报道>党史学习教育
渭南市志中的共产党员之张宗逊
发布时间:2021-10-01 11:38:20    新闻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300

张宗逊.jpg


张宗逊(1908~1998),出生在渭南县(今渭南市临渭区)赤水镇淹头村。1922年7月,他入赤水职业学校学习,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王尚德组织的各种政治活动。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协助团支部兴办“平民教育服务团”等群众团体,在赤水镇一带先后办起了十多处平民夜校,建立起几个农民协会,并联合渭南县的一些中小学教职员创办了“教育促进会”。1925年,张宗逊根据组织决定,加入中国国民党,并于1926年2月考入黄埔军校,编入第五期入伍生二团二营五连,这时他由共产主义青年团员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927年7月15日,原以国民党”左派领袖“出现的汪精卫在武汉叛变革命后,张宗逊奉命离开国民党军队,所部参加“八一”南昌起义未成,转入江西修水。

1927年9月9日,张宗逊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随毛泽东上井冈山,先后任连长、团部参谋、副连长、永新县游击大队大队长、副支队长、支队长、军代理参谋长。1930年,他任红一方面军十二军三十六师师长,率部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在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他所率领红三十六师和红三军第九师全歼国民党十八师师部和两个旅,活捉师长张辉瓒。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开始后,张宗逊任中央纵队参谋长,一个星期后,调任红三军团第四师师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宗逊任第120师358旅旅长。从1937年10月14日到21日,他指挥所部连续作战,打击进攻忻口日军的后方补给线,歼灭大量的日军,切断了日军由大同经雁门关到忻口的后方补给线,使进攻忻口的日军粮、弹、油供应濒于断绝,攻势受挫。1938年9月下旬,日寇沿平汉、正太、同蒲、平绥铁路,分二十五路向晋察冀边区大举“围攻”,妄图分割摧毁晋察冀抗日根据地。29日,接到命令的358旅从晋西北地区昼夜兼程东进,于10月下旬秘密越过同蒲铁路,转移到五台县以南当地群众叫做“窑头”的地区。11月3日,侦查人员回来告诉张宗逊,五台的敌人主力蚋野大队和周围据点日军共七百余人,昨夜从五台向东进犯,今天凌晨偷袭了高洪口的晋察冀军区二分区五大队。

张宗逊判断这股敌人是孤军出动,没带多少给养,后方空虚,必然会迅速缩回据点。从高洪口到五台,必须经过滑石片,这里两山夹一沟,道路就从沟底通过,八路军在此设伏,以短兵火力突然开火,即可陷敌于不利地位。只是八路军离滑石片有50华里。而日军却只有20里的距离。关键是“快”。必须抢在敌人前面到达设伏地区,最起码也要和敌人同时到达,打个预期的遭遇战也好。张宗逊立即下令:716团担任伏击部队;714团赶到滑石片西北,负责警戒五台方向,准备打援;命令下达后一小时内必须出发。

11月初的五台山区,已经刮着凛冽的寒风,漫山铺满白雪。部队连刚做好的饭也来不及吃,便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向前疾进,于四小时后登上了滑石片以西高地。很快,嘈杂的人马声来到山下,还夹杂着牛、羊、鸡、鸭的鸣叫声。这些日本兵在高洪口抢掠一番,正洋洋得意,边走路嘴里还叼着烟卷,行军警戒极为疏忽。骄横的日军怎么也想不到八路军会在这里冒出来。片刻,山下响起了猛烈的手榴弹爆炸声,在团团闪亮的火光中,战士们端着刺刀和敌人展开激烈的白刃格斗,敌人强大的火力无法得到发挥。滑石片伏击战共歼灭敌人109师团第135联队蚋野大队长以下700余人,粉碎了日寇“北围五台”的计划。

1939年1月,第120师主力开赴冀中后,张宗逊任纵队司令员,率部全歼了向冀中军区进攻的国民党河北民军司令、反共顽固分子张荫梧部。同年9月中下旬,率领部队刚从冀中地区返回的张宗逊,接到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和120师政委关向应联名写的信:敌人正频繁调动兵力,有向我“扫荡”的可能,要求张宗逊部队迅速作好战斗准备。当时晋察冀军区和120师部分后方机关正在边区南部重镇——陈庄休整。9月23日,驻石家庄的日军独立第八旅团旅团长水原义重少将指挥独立第31大队全部,以及周边的几个伪警备队,共1500余人,并随带强拉来的民夫200余人和数十辆大车,突然集中在离陈庄不远的灵寿县。敌人这次进攻是经过充分准备的,特别在战术上做过多次研究,声称是“从八路军游击战中学来的新经验”,叫做“牛刀子”战术。27日拂晓,敌军主力一千多人沿小路向陈庄轻装疾进,想趁老百姓欢庆中秋佳节之际进行奇袭。上午11时,敌军进驻早已坚壁清野的空城陈庄后,张宗逊派出部队从东西两侧不断袭扰,搅得敌军不得安宁。同时,张宗逊断定敌军不会再走来时的小路,他调整部署命令716团严密控制敌军东逃的大路,并将指挥所前移,决心在敌军运动时将其包围全歼。为了防备敌军由来时的小路南撤,他另派出一支部队进到陈庄南面的长峪,另一部则顺大路向陈庄东侧的七祖院敌人。

28日拂晓,陈庄上空腾起了冲霄的烟柱,敌人开始焚烧陈庄的房屋,这是即将逃跑的信号。张宗逊命令各部队马上准备战斗。八点多钟,侦察人员报告:“敌人出了陈庄,向东沿着大路撤退,在七祖院和独立1旅打上了,大概要顺大路向东逃跑。”然而,过了半小时之后,独立1旅来电话报告敌人的主力已经后撤,有沿小路逃跑的迹象。狡猾的敌人又来了一个新花招。经过缜密分析后,张宗逊认为:从敌人的一系列行动说明,他们并没有发现八路军设伏的位置,更没有觉察八路军的伏击部署。因此,他们向南顺来路逃跑的可能性很小。又过了一个小时,前沿侦察部队送来报告:敌人主力在过到慈河南岸以后,又转向大路走来了,令人虚惊一场。战斗很快打响。开始,敌人以为八路军已上了他们“新战术”的当,大摇大摆地、执着地向八路军埋伏圈方向撤退。走了不到五里地,埋伏在破门口的八路军第2团特务连和716团1营突然发起猛烈阻击,敌人开始慌乱了,但这时四面八方已都冒出了八路军……战斗历时五天五夜,八路军以6个团的优势兵力全歼进犯的敌军,毙伤击退包括水原少将在内的1000多名敌人。陈庄战役后,敌军再也不敢轻易以一个大队以下的兵力孤军深入到边区腹地了。1940年夏,张宗逊率部参加著名的百团大战,并坚持抗日斗争,粉碎日伪军的多次“扫荡”与“蚕食”,巩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45年7月任吕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大反攻开始后,任晋绥野战军副司令员。

1947年7月,陕甘宁野战军正式命名为西北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张宗逊任副司令员。在此期间,他同彭德怀一起指挥部队,进攻榆林城,歼敌沙家店,攻克清涧城,在半年多的内线作战中,收复大部的失地,歼灭大量的敌人,掌握了战场主动权。1948年1月,西北野战军奉命转入外线作战后,张宗逊又协助彭德怀指挥了宜川、黄龙、西府、陇东等战役,有力地配合了各兄弟野战军发动的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西北野战军改为第一野战军,张宗逊任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他协助彭德怀指挥西北军民进行了扶眉、兰州等一系列重大战役,解放了大西北,为中国革命在全国大陆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宗逊任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副司令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检察署西北分署检察长。1952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军校部部长。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先后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和院校部部长、总参谋部军训部部长。1955年4月兼任军委训练部总监等职。5月又兼任总参军校部部长。9月,国家主席毛泽东发布授勋令,授予上将军衔,同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0年初,兼任军委军事训练研究委员会副主任。1963年5月兼任总参军训部部长。在彭德怀、刘伯承、叶剑英等领导下,他连续十五年主持军校和军事训练工作。在工作中,他经常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国情和军队建设的实际,撰写了许多有建树的论著,亲自参与培养和总结了郭兴福教学法,并积极推广。组织领导了全军的教育训练活动,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赞誉,被公认为军事教育家。

“文化大革命”中,张宗逊遭到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迫害。1971年1月,在毛泽东亲自过问下,他被任命为济南军区副司令员。“九一三”事件后,他的冤情得以昭雪。1973年6月被任命为总后勤部部长。在后勤工作中,他坚持后勤工作要面向部队、面向基层,为部队服务,为战备服务的指导思想,不断探讨和总结新形势下军队后勤保障工作的方法和经验,为全军后勤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做出了积极贡献。1988年8月1日,中央军委授予“一级红星功勋”章。

张宗逊是中共第七、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8年9月14日在北京病逝。著有《张宗逊回忆录》。

  (摘自《渭南市志第五卷》张宗逊传)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渭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www.wnsdfzbgs.cn   版权所有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市民综合服务中心西配楼五楼525室    联系电话:0913-2930505   传真:0913-2930505
邮箱:sxwndfz@163.com   备案号:陕ICP备2024046362号

手机版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