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渭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今天是2019年 04月18日  16:54:53  星期四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报道>党史学习教育
渭南市志中记载的防汛抗洪
发布时间:2021-10-15 14:09:22    新闻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235

 微信图片_20211015141528.jpg

  古代,渭南境内洪水灾害发生后,稼禾、民舍损毁,淹溺百姓,灾民流离失散。官府虽有赈济,但杯水车薪,难以奏效。元泰定元年(1324)至明洪武十五年(1382)间,黄河多次暴涨,朝邑被冲淹,百姓房舍、庄稼损失无数,溺水者众。民国三十一年(1942)8月,黄河洪水奔腾,第八专署水灾救济督导组抽调沿岸韩城、合阳、平民、朝邑、华阴、潼关6县各乡村精干壮丁,组成救灾队伍,配合船户水手,搭捞被淹灾民5000余人。

  1949年秋季,阴雨成灾,黄河暴涨,沿河各县人民政府组织干部、群众提前撤离。华县南山支流各河决口,中共华县县委、县政府组织1000余人抢险队,冒雨抢堵了决口。驻军22团派出1个连参加了抢险工作。此后,人民政府除了预防洪水外,汛期及时预报汛情,组织抢险救灾队伍,撤离人畜,排除险情。1960年,黄河三门峡水库建成后,辖区因回水、洪水淹没、塌岸等影响涉及8县、60个公社、895个自然村,6.87万公顷耕地,年年遭遇洪水威胁,为全省防汛重点。1961年,洪水两次淹没夏田3733.3公顷,秋田2.68万公顷,倒塌房屋273间,淹毁粮食342万公斤,死亡12人。此后,各级政府对库区防汛保安高度重视,多方采取措施设防,并对返库移民妥善安置。1968年9月10日,华县毕家公社遭受洪水袭击,驻陕人民解放军某部派出水陆两用汽车协同渭南、临潼、华阴、大荔等县5万余人,船只29艘、汽车30多辆,与当地社、队群众、厂矿职工奋战7天7夜,将万余名被水围困的群众撤离到安全地带。20世纪70年代,防汛工作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由防汛部门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动员各有关单位干部、驻军和城乡居民组成抗洪抢险队伍,及时调度防汛救灾物资、设备,确保安全度汛。

  1980年后,实行地、县(市)、乡领导层层包区域、包河道、包水库、包险病工程的防汛岗位责任制。1984年,辖区组织抢险队222个,参加17730人。当地驻军亦在白水县林皋水库和华阴渭河险工段驻有舟桥部队,一旦有事,召之即来。1986年,根据国务院安排,辖区对符合条件的原库区返库移民进行安置,建设村台和避水楼台,修建道路,加固堤防。1990年5月19日,地区防汛指挥部制发了《渭南地区防汛责任制若干规定》,对汛期失职工作人员造成重大事故损失者,视其情节,追究刑事责任。是年汛期,辖区组织抢险队440个,人员34000人,其中驻军3000余人;安排抢险车辆500多辆,救生器材500余件,船只130艘,防患于未然。1992年,汛前,地区防汛办公室建立健全了《指挥部领导值班制度》、《防汛办工作制度》,与地区气象局组成洪水会商预报小组,组织抢险队451个,4万余人(其中部队3400人);安排抢险车辆583辆,储存草袋24.5万条,铅丝151吨,救生器材581件,麻袋1.7万条,麻绳4.25万公斤,备防石料1.8万立米。8月,洪水来临后,出动抢险队249个,参加抢险人员2.21万人,动用汽车1109辆、拖拉机271台,抵御了洪水袭击。1994年5月,华阴、大荔、潼关等县(市)三门峡库区由国家和移民共同出资修建村台66个,避水楼台63座,修筑防汛撤退道路60.73公里,安置移民93588人。1995年7月30日和8月5日,黄河、渭河先后发生洪水,参加抢险的市、县(市、区)级领导94人,出动防汛抢险队39个,人员2695人,抢险车辆120辆。1996年,市防汛指挥部组建了防汛抢险机械队。1月24日,黄河小北干流大荔段流凌堆积,冰冻封河,河水漫溢,1.3万人被洪水围困。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安启元、省长程安东等,分赴灾区指挥抢险救灾。市黄河凌汛抢险领导小组制订了“上堵(堵10处决口)、下排(开挖3条排水通道)、东疏(飞机破冰,疏通主河槽)、西补(抢补移民主干道)”的抢险方案。中共大荔县委、大荔县人民政府组织驻陕部队3000多名官兵和1万多名群众,投入机械530多台,小型运输车辆2780辆,奋战13昼夜,完成抢险任务。1998年,华阴、华县、大荔等县(市)发放防汛撤离迁移卡4.14万户,25万人,备足物资和救生器材。7月13日和8月21日,华阴市南山支流罗敷河、柳叶河等相继出险,汛区党政军民一同参战,两次抢险堵口投劳18.4万个(其中部队3.6万个),动员群众远距离抢运土袋60万袋,防止了洪水溢漫。2002年,汛期曾出现两次险情,由于防范在先,没有造成灾情。

(摘自《渭南市志第二卷》)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渭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www.wnsdfzbgs.cn   版权所有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市民综合服务中心西配楼五楼525室    联系电话:0913-2930505   传真:0913-2930505
邮箱:sxwndfz@163.com   备案号:陕ICP备2024046362号

手机版官网